巴西国宝级建筑大师离世,他的理念何以伟大?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1928-2021)
5月23日,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于圣保罗去世,享年92岁。作为“建筑界最高荣誉”——普里兹克奖的获得者,他一生留下许多设计和改造艺术空间的绝佳案例。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与你一同回顾。
“直面贫穷”
达·洛查设计的艺术场馆,第一眼看上去总显得不那么“艺术”。人们总是首先被他那毫无装饰、将混凝土直接暴露在外的粗旷风格所震慑。这些大型公共场域呈现“未经雕琢”的水泥色,棱角分明、线条硬朗,矗立于城市之中时仿佛一块来自远古的巨石。
事实上,达·洛查“粗糙”的建筑风格除去“迫不得已”外亦有“刻意而为”的成分,清水混凝土的原始外墙之下包裹的是建筑师对于心中理想社会的蓝图。
彼时的巴西社会贫富差距十分悬殊,城市治安堪忧。为求自保,富人逐渐搬离城市、迁移至更加安全的区域并形成封闭式社区。然而,如此“逃避之举”并没有让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得以缓解,反而加重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达·洛查希望对这种阶级分明的社会文化作出抵抗,他曾说:“与许多惧怕贫穷的人不同,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被贫穷和简单的东西所吸引。我说的不是‘赤贫’的贫穷,而是精简到本质的东西,我相信任何冗余的东西会是麻烦。”中产出身的建筑师并没有“逃避现实”,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有力的方式——直面贫穷,并为“贫穷者”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东西。
达·洛查并不认为穷人所追求的物美价廉、简洁实用有何低贱之处,而有钱人趋之若鹜的奢靡繁复、华而不实也并不高人一等。这样追求人人平等的“左翼思想”在其对于艺术空间的构造上尤其得以体现。
博物馆、画廊等机构在以往的历史中被视为只有权贵之流才能够涉足的“高级场所”,而达·洛查的任务则是将其打造成“为城市中每一个人而存在”的“公共空间”。在这个问题上,他为圣保罗市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
渗透城市
就像达·洛查并不支持将富人与穷人生活的区域划分开来一样,他在设计艺术场馆时也并不会采用过于“抓人眼球”和鲜明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其从城市中的其他景观里跳脱出来。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博物馆要做的是渗透其中,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巴西雕塑博物馆(Brazilian Museum of Sculpture)是达·洛查的得意之作,也是公共场域与城市景观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这座建筑沿袭了他一贯的“清水混凝土风格”,这个以水泥色几何体为主构造的场景让人很难将它与传统的艺术场馆联系起来。
事实上,巴西雕塑博物馆看起来不那么像“博物馆”的主要原因在于几乎并没有修建任何封闭式的场域,而是以一个露天的“下沉公园”为主。也就是说,从远处沿着地平线的方向望去,人们几乎发现不了这座建筑的存在。
需要从楼梯向下才能到达展厅
博物馆的地上部分仅有一块“漂浮”着的混凝土块,平坦而修长,不会遮挡任何视野,却为地下空间蔽去了灼热的日晒以及夏季的暴雨。从台阶和坡道向下走去,人们可以透过玻璃看见碧绿的河道,热带植物的鲜明与混凝土的暗沉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
达·洛查晚年杰作——位于里斯本的葡萄牙国立马车博物馆(National Coach Museum)同样秉承“开放式场域”的创作概念。该博物馆始建于1905年,收藏着16-19世纪的皇家马车。他将在原本的场地基础上修建一座新的前楼,用于容纳更多藏品。
国立马车博物馆,2015年
用达·洛查自己的话来说:“这座博物馆没有门,与周围的一切息息相关。”新马车博物馆的主体与附属建筑通过天桥相连,和其设计的新Leme画廊一样——两个几何体通过另一个长条形的几何体嫁接相连,简洁有力、流畅通透。桥梁与连接是达·洛查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这位建筑师所设计的艺术场所都以其作为公共设施的实用意义为先,“不搞特殊”、“不破坏城市景观”。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应当为“容纳艺术品”,和消防局、警署一样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而存在。
以旧筑新
葡萄牙国立马车博物馆并不是达·洛查第一次为老旧的艺术场馆注入新活力。1993年,他开始对前身是工艺美术学院的19世纪末古典建筑进行改造。这栋老房子如今是巴西最活跃的文化场所——圣保罗州立美术馆(Pinacoteca do Estado de São Paulo)。
这座建筑与此前提到的达·洛查作品相比,并没有彰显出其显著的个人风格。在此次改造上,他显得比较“克制”,建筑本身的外观大部分得以保存。在其观念中,“改造”并不等于“重塑”,他一向注重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对话。这座始建于1897年的学校已经与城市共存了数百年时间,重新翻修并不等于打破这场充满历史意义的对话,而是应该为其寻找更适合的方式延续下去。
达·洛查将博物馆中的众多封闭空间改为开放式,自然光与几何线条交错的斑驳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空间感。其一贯运用的“现代建筑材料”也在此处发挥了实用性功能,一些墙体结构以及后加入的、便于通行的天桥、电梯等都采用了结实的钢材。为博物馆的古典韵味添加了一丝颇具趣味的摩登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达·洛查作为建筑师“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他别具一格的建筑外形并非“为了显得具有现代感而刻意采用现代材料”。建筑师将墙壁的原初历史痕迹保留,并结合现代人对于文化场馆的复杂需求进行改造。一切考量都从实用性出发,由此选取最契合的设计方案。
穿越二层内部庭院的金属桥
但美感在这样的简洁之中也是仍然存在的,甚至以一种更加明晰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专家对于圣保罗州立美术馆这样评价道:“以最大的智慧进行最小程度的介入,一个由光线完成的改造设计。”当人们步入这座充满历史的博物馆、享受着现代化设计带来的便利观展体验,并在疲惫间隙望向红砖墙上的斑驳光影时,相信没有人会觉得这座建筑因为现代化改造而丧失了美感。
像巴西雕塑博物馆试图隐去其在城市中的存在一样,建筑师在面对这栋历史建筑时几乎匿去了自己的名字。但有趣的是,在游览过程中,人们又感到达·洛查无处不在,他精心设计的每一处细节都在向游客致以最诚挚的关怀。